一場疫症,令我們再一次公平地站在同一條線上,去面對同樣的困境。當然,總有一些文明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更「公平」,正當身在香港的我們,再次盼望回復生活,盼望何時可以旅遊的時候,我們每天在一屏之隔,麻目地看新聞:看到南亞無情的死亡數字;看到遠方因為醫療設備不足,家人無助的跪在床邊;看到逝者一批批如沙包般運走;看到了一位位當初立志行醫救世的醫護無助地拒絕患者家人的哀求。
這是第一次,我們世上每一個角落的人,我們在生的每一個人,也不能倖免地面對同樣的事。而因為這樣,我們比起以往,更明白何為「感同身受」。
看着一件東西逝去的感覺,是非常難受的。不論逝去的是一個人、一件事情、一件東西、或者一個城市、一個文明,你見證過他生命的光彩、它光輝的歲月、值得自豪的日子,卻無力地看着他慢慢淡去,終將寂滅。你心痛,你想努力去挽救,卻如螳臂擋車般抵不住時代巨輪的輾壓,而你卻無人可訴,這是一個人的事,最可悲的是,你明白即使說了出來又如何,這是人世的定律,就如布拉姆斯安魂曲的第二樂章的歌詞說:人如花草,總會枯萎。
這一年來,我們眼看太多心愛的東西、美好的回憶不斷消逝,我們眼看很多人在努力、在搶救、絕望、然後再振作,這對生命的堅持,是需要無比的勇氣。雖然花草由人戀,生死隨人願,但曾經心愛的東西慢慢逝去,而無法挽留,這心中翳悶,甚至選擇放棄、選擇離開,絕對是值得體諒的。當每晚人靜夜閒,在世界每一個角落,不論是親人、醫護、還是其他面對同樣交戰的人,在無數小小的心靈深處,我們都和自己在打仗,在問自己是不是要堅持下去,還是放手和妥協。
這一場音樂會選的布拉姆斯的安魂曲,有別於其他的安魂曲,布拉姆斯寫的時候,希望以音樂,安撫在生者的心靈。這一首曲有我小小的心願,就是這一年來,無論在絕望無助、在目睹衰敗與死亡、在無力挽回正在流逝的東西時,這一場音樂會的曲目,能夠給大家一種希望,以及心靈上的安撫。
音樂百無一用,不能指引你一條明路,不能力挽狂欄,不能超渡生死,但我希望聽完這一場音樂會後,大家會感受到,自己在黑暗所面對的種種感受,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擔當和承受的,我們都在同一條人文的道上,並不孤單,我們明白彼此的軟弱,亦希望藉着音樂,能夠扶持你,給予你安慰和希望,堅持下去